委员专家呼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构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体系

近日,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在《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阿尔茨海默病杂志》)在线报道了一名19岁的阿尔茨海默病(AD)病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病例让很多人担心阿尔茨海默病是否呈现年轻化趋势。阿尔茨海默病离我们有多远?防控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推进阿尔茨海默病的早筛早诊?……这些话题成为关注焦点。

2月15日,在人民政协网主办的第二期“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系列沙龙”上,十余位全国政协委员、医药和卫生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围绕“构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体系 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这一主题把脉建言,委员专家们认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构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体系,且重点在预防。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迎战阿尔茨海默病,关键在预防

“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1507万例痴呆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83万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2050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将超过3000万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介绍了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情况。她表示,伴随着社会老龄化,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快速增加,如果不加以有效防控,将给公共卫生带来严峻的挑战。

那么,如何有效遏制阿尔茨海默病蔓延的严重趋势?委员专家们一致认为,迎战阿尔茨海默病,关键在预防。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不足,甚至认为这是岁数大了出现的正常现象。还有很多人对于‘老年痴呆’这个字眼不太认可,包括老年人本人及其子女不太认同,对于初期记忆力减退、不爱说话等症状不太重视,也缺乏识别能力,等到老年痴呆的症状很明显了,再想逆转很难了。”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院原院长王建业认为,加强提升阿尔茨海默病防控,首先要提升健康教育水平。“阿尔茨海默病属于脑健康范畴,我国实施的脑健康行动目标强调,到2025年,脑健康公众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先关概念得到普及。现在来看,这项工作亟须加强。”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也认为,由于患者筛查、治疗的无意识和不方便,在疾病发生早期很容易错过控制疾病的最佳时期。他表示,应该向公众全面强化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健康教育,提升群众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知晓率。建议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记忆档案,每年对他们进行记忆体检。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徐凤芹看来,中医治未病理念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徐凤芹进一步解释称,整个阿尔茨海默病病程经历健康阶段、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前期(pre-MCI)、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期( MCI) 和痴呆四个阶段,其临床分期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未病”的三个阶段一一对应,即健康阶段的未病先防、pre-MCI阶段的欲病救萌,MCI阶段的既病防变。在未病先防阶段要重视:一是要调畅情智。调畅气血,保持乐观情绪,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老年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显得尤为重要。二是要适度锻炼,改善体质。有研究证明,合理运动可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适当加强锻炼,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三是合理膳食,加强疾病监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均为AD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有研究证实合理膳食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因此合理饮食、稳控基础疾病,对减少AD的发生均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长期研究,我们发现了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9种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主任、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贾建平介绍,研究还发现健康的饮食、定期的锻炼、积极的社交、认知活动、控制烟酒等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记忆的降低密切相关。他建议,所有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记住“管住嘴、迈开腿、勤动脑、多社交、记忆好”15字诀,有助于预防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珍教授同样建议加强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健康宣教,通过健康教育,可以让老百姓知晓阿尔茨海默病,知道了才可能重视。知晓了还不自律,就要考虑建立一套慢病的管理体制,帮助改善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提升用药的依从性。她还建议,要科学测算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人数、疾病负担,不要给政府决策和市场释放不准确的或者错误的信号,否则会影响预防投入和能否纳入医保。

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将防控重心放到基层

“目前我国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以治疗为主,其服务体系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依靠抽脑脊液、PET-CT进行早期诊断,而复杂的过程、高昂的费用也造成了老百姓的接受度不高,诊断率很低。”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会长饶克勤表示,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率、就诊率、治疗率均偏低,就医问题比较严峻。

如何有效提高阿尔茨海默病的早筛、早诊、早治率?

“无症状期诊断提供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良好的窗口期,是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贾建平建议,要重视无症状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加强阿尔茨海默病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诊断研发,争取能通过简便手段对其进行诊断,这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王建业建议,要科学评估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拿出我们自己的筛查标准和诊断路径,充分控制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另外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加强平台建设,建立标准化的认知障碍、高危人群的登记和随访制度,提升疾病管理水平。

“构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体系的一个核心举措就是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患者都到大医院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基层医生识别诊断能力有限,很多患者到了大医院就晚了。”饶克勤提出,应加强对基层社区医生的专项培训,在社区里推广阿尔茨海默病早筛量表并将其作为老年健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量表早筛与医院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查有机结合。同时,他建议把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列入公共卫生服务包,从而提高早筛早诊率。

王建业同时表示,基层医院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是不够的,亟须加强培训。另外,大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对该病的认知也不够,所以要建立一个培训体系,这对于构建阿尔茨海默病防控体系非常重要。

国家卫健委卫生药物与卫生技术综合评估中心研究员赵琨建议,国家在推动长期护理险试点,可以加强对长期照顾师、养老护理师的培训,使其能够对老年人的老年痴呆症状做到早识别、早发现,相关数据上传到医院,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另外,通过采集外周血检测,无论是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还是纳入医保,希望能够快速进行审批。”

“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5位死因,危害严重。防治的关键是早发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要切实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的要求,把防控重点放在基层”。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看来,基层医院并不具备诊断该病的能力,他建议要把阿尔茨海默病的识别、诊断纳入到全科医生的培训内容。

毕井泉还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涉及心理科、精神科、神经科等多个科室,这些学科的专业医生严重不足。要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医务人员待遇,提高医生的职业竞争力。让最优秀的学生愿意报考临床医学这个专业并且珍惜临床医生这个职业,这样患者才能放心地在任何一个医院都能得到可以信任的医疗服务。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挑战很大但前景广阔

目前,已有的部分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治疗药物效果有限,只能短期控制症状,无法延缓和逆转病程进展。所以该病的药物研发是各国医药企业关注的焦点。

但是阿尔茨海默病是药物开发最困难的领域之一,研发成本和失败率非常高,高达95%。不过吴静依旧表示对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很有信心,“目前有超过100种相关药物正处于研发中,这个领域发展非常快,大家不怕挫折,正在推进。”

那么,如何快速提高药品创新研发能力,填补目前市场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医药缺口?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建议,应加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研究力度,采用更多市场手段激励企业创新,从而促进科研生态链形成良性循环,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弥补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品的缺口,让患者能够有药可治。

“挑战巨大、困难重重,但市场潜力巨大。”毕井泉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药品的研究开发前景广阔。他表示,一个创新药的成功,最终是要能够实现商业上的成功,关键要营造可以预期的市场环境。新药研发的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十个进入临床试验的药品,只有一个能成功上市。跨国公司药品研发主要靠企业自己的资金,研发投入一般占到销售收入的20%左右。我国的药品研发主要靠市场融资,如果没有稳定的市场预期,投资人就会远离医药领域,中国创新药事业就会陷入僵局。

毕井泉还表示,政府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监管质量、效率和透明度,为科学家和企业提供更加高效、更可预见的服务。对于创新药,药品审评人员要与企业早沟通、早介入,帮助企业少走弯路。“要进一步扩大我国药品审评队伍,美国FDA化学药审评中心超过5000人,生物药审评中心1400多人,我国药品审评中心只有不到800人。”

“在I期临床试验安全性基本有保障的前提下,建议国家药监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采取开放监管政策。”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表示,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在临床上缺医少药,国家药监局应该与研发创新同频共振,推动创新药物早日获批上市、早日用于临床治疗。

“药物研发的关键在于企业和科研人员。”赵琨表示,要通过各项优惠政策让企业获得适当的利润,推动企业持续投入新药研发。同时要为从事脑健康研究的科研人才、生物医药专家搭建实验基地,提供保障机制,让其安心从事科学研究,从而推出重大原创科研成果。

“尽管药物研发失败率很高,但我们有一个愿景,要重燃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信心。未来我们仍将致力于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礼来中国总裁兼总经理贝栎铭表示,目前礼来有一款在研产品是一个抗体,目标人群是早期的阿尔茨海默患者。该产品2021年已被美国FDA认定为突破性疗法的药物选择。2022年的6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也给予了这个产品突破性疗法的认定。期待这款产品早日上市造福中国患者。另外,礼来目前在欧美市场上已获批用于淀粉样斑块诊断相关的影像学产品试剂,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血液诊断也在积极研发。同时,他希望未来能与中国相关企业展开良好合作,把最先进的影像学标记物诊断方法带给中国患者。


TAG: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在线客服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